劉強東“消失”快一年了。自去年8·15電商大戰之后,劉強東幾乎就沒怎么在媒體上露面。
他的最后一條微博的日期停留在2012年9月4日,再也沒有更新過。就連今年6·18京東大促,劉強東也沒有出現。從京東方面了解到,劉強東近一年來,其實一直在歐美游學,以美國為主,一方面靜下來思考,思考京東戰略,另一方面學些管理方面的課程,并拜訪“高人”,其實就是見一些朋友。
這一年來,劉強東完全放權,京東這一年來的業務主要由20幾個高管負責。
劉強東不發炮,電商圈立刻寂寞了不少。老劉不在,京東業務仍有條不紊,但整體來看,京東仍有一些大的改變,比如域名更換,換成更簡潔、更好記的JD以及京東狗LOGO的推出,這些變化一定都有劉強東的指揮。
去年電商大戰之際,嬛嬛姐采訪過他,當時的劉強東整個人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中,面對外界種種質疑和鋪天蓋地的關注,老劉想解釋想闡述自己的理念,但種種努力之后仍有各種“誤解”的聲音,這時的劉強東只好無奈地說“我不Care”, 不Care外界評論,不Care別人怎么看,一個多小時的采訪,老劉說了十幾遍“我不Care”。對各種評論、各種問題都不Care,但還接受記者采訪,那時的老劉真的好糾結。
7月29日,在京東首屆開放平臺合作伙伴大會上,許久不見的劉強東高調亮相,甚至還玩起了小噱頭。會議開始前,京東方面一直稱,劉強東雖然現在在北京,但能不能這個大會不好說,時間上不能保證。大會開始后,劉強東也沒有露面。
直到大會進行到一多半時,劉強東才“姍姍來遲”。游學一年多,喝了好多洋水的老劉明顯瘦了,瘦得太多以致都變成帥哥了,現場引發一片驚嘆。
說話還是有略重蘇北口音,這個沒變,盡管不難聽懂,但也需要聽十幾分鐘才能適應他的口音。而在舉手投足間,劉強東明顯從容、冷靜多了,也更鎮定自若。他的演講除了重點談京東的四大戰略,還提到了關于開放與壟斷等話題,顯然是有備而來,而不是臨時起意才來的。
果不其然,就是開放大會的第二天,京東又舉辦了一場針對內部員工的培訓,主題就是“我的成長之路和京東社會責任”。雖然是給京東員工的培訓,對也“對媒體開放”,所以,嬛嬛姐也去聆聽了一下。
注意,對媒體開放,這不只是普通的五個字,很有點盡在不言中的味道,這是一種低調中的高調。此外,對員工講述個人成長經歷,這對京東和劉強東來說,也是第一次。
雖然沒有馬云退位大典那么隆重,但劉強東似乎也有意在各個層面強化其個人影響力,開始玩起了“馬云范兒”。
從兩天里對劉強東的觀察來看,雖然劉強東低調了,游學、修行去了,但劉強東以及京東骨子里的氣質仍沒有變化。
退,是為了進。靜,是為了更大的爆發。拳頭收回來,是為了更有力的出擊。游學之后的劉強東,想得比較清楚了,京東整體戰略開始發力,競爭戰術也變得更有章法。
支付系統年底前上線
此次京東開放平臺合作伙伴大會,京東提出,開放平臺要致力于成為“賣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”,并發布了技術、物流、服務、財務四大具體支持計劃。
劉強東在會上強調,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,京東將形成以電商營銷、物流服務、信息技術、互聯網金融服務四大平臺支撐的發展格局。“這是對電商產業價值鏈的重新梳理,不僅為合作伙伴、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,也為京東在第二個十年繼續揚帆遠航邁出重要一步。”
金融平臺上,最大的變化就是京東支付系統的上線。采訪中,京東開放平臺業務總經理蕢鶯春透露,今年年底前,京東支付系統會正式上線。“(支付)產品年底之前就會上線。技術是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,因為有很多東西通過現在的京東帳戶也能實現。原來很多業務沒有大規模的做,主要是LICENSE的問題。”去年底,京東通過對網銀在線的收購,間接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。現在,在金融領域的布局看來已經接近完成。
蕢鶯春稱,京東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后,還可大幅減少支付成本。今后支付寶的功能,京東支付都有,如類似個人錢包及“余額寶”這樣的產品。
京東CMO藍燁強調,互聯網金融是京東未來的一個業務方向。京東會結合賣家、供應商各類合作伙伴需求去設計產品、開發系統,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。京東要不斷凝聚合作伙伴到合作陣營。據稱,在2013年第三季度,京東將實現對公支付和自動開票,2014年第一季度將實現實時結算和協同平臺。
物流也是京東重點發力的領域,根據京東的規劃,到2016年合計實現總交易額達1100億元,倉儲物流開放平臺業務將占半壁江山。在最新的開放平臺政策下,京東占地面積約120畝的“亞洲一號”上海物流中心及第三方倉儲系統,將正式對第三方商家開放,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。
到2013年底,京東的倉儲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。劉強東稱,京東以后會將多余的物流配送能力出讓給其開放平臺上的商家。在劉強東看來,物流有望成為京東的核心盈利模式之一。
支付方面對抗阿里支付寶,物流針對菜鳥網絡,京東的出招都直指阿里巴巴,“貓狗大戰”已經再度升級。其實這也是競爭的必然,電商的競爭必然發生在這幾個領域。
開放平臺搶商家
京東與阿里的競爭最為明顯的當然還是開放平臺之下的搶商家。這次京東拉攏賣家的意圖非常明顯,蕢鶯春表示:“京東將對重點賣家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。這些重點賣家包括各品類TOP品牌店鋪、國際及國內知名品牌、具備高增長潛力的賣家、商品具備差異化特征補充品類缺失的賣家。”
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自2010年10月,京東開放平臺上線至今,如今整體實力僅次于天貓、排名國內第二。京東開放平臺賣家數量已從最初的數百家上漲到接近3萬家,季度復合增長率為60%。商品品種從數萬個擴展到約1100萬個,季度復合增長率約70%,明顯高于行業增幅。
“如果沒有開放平臺的成功,我們京東將必死無疑,因此開放平臺是京東必須要做好的業務。” 這也是劉強東在大會上大談壟斷的根本原因:“任何一個行業只要有壟斷存在,這個行業就是不健康的;只要存在壟斷,行業從業者的日子都不會過的很好,但從業者并不能指望壟斷者放棄利潤。”
“所以希望各位賣家不要對任何壟斷者抱有期望。”劉強東建議,賣家應把銷售分到各個平臺,不要把超過50%的銷售額放在單一的平臺上,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命運不被掌握在別人手中。
誰是電商壟斷者呢?其實答案不言自明。劉強東把自己仍定位于挑戰者,目標直指阿里巴巴及馬云。
到底能不能以開放、重點扶持的姿態搶來商家,還不說好,但京東CMO藍燁展望了京東開放平臺的發展目標:預計到2016年,第三方賣家開放平臺業務將占到整個京東電子商務業務的半壁江山。合作伙伴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靈活選擇自營、開放平臺兩種合作模式,實現多元化發展。
事實上,電商開放平臺業務已是大勢所趨。各大平臺型電商對第三方賣家資源的爭奪,其實早已開始。但京東的出擊更有備而來,劉強東以其“不與商家爭利”為武器,四大戰略齊出擊,低調之后高調“復出”,開始與天貓之間打響一場“資源爭奪戰”,更長遠來看,京東就是想挑戰阿里巴巴的電商龍頭地位。當然,京東一直謀求的上市一事也在計劃中,這次開放平臺其實也是為上市做鋪墊。
劉強東的野心其實很大,但他能做到嗎?據他自己稱,他今年下半年,還會繼續在國外游學。劉強東是不是覺得,他不在國內,京東反而發展得更好?或許他認為,他收得還不夠,蓄勢發力的能量還需要進一步積累。